初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

文集库 名人语录 2020-06-17 13:09:30 0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共点力的概念、   2、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二力的合力、   3、理解力的合成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演示归纳出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通过作图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与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请一位同学提起重为200N的一桶水,请分析该同学施加的提水的力为多大?然后请两同学一起提起水桶,分析提水桶的有几个力?从效果上看跟刚才用一个力提一样吗?   通过实践体验,让学生体会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两个或更多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是说明几个力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   举例:用两条细绳吊着日光灯、很多只狗拉着雪撬前进。   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体会一个力可以与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启发引导同学找出这些例子的共性,给出合力和分力的概念。   进行新课   一、共点力的概念:   1、什么样的力是共点力?   2、你认为在掌握共点力的概念时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3、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出示图片:大吊车吊起物体;人担水;举重;比萨斜塔等。吊车吊起物体时钩子受的力为共点力吗?人担水时担子受到的力为共点力吗?举重运动员举起的重物受到的力为共点力吗?比萨斜塔受几个力作用?它们是共点力吗?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共点力的合成。   二、力的合成   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或合力的方法叫做力的合成。   今天我们着重研究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已知二个分力求合力)   A、两分力同向   合力为两分力之和,方向与两分力同向。引导学生理解。   B.两分力反向   合力为两分力之差,方向与两分力反向。引导学生理解。   C.互成角度的两分力求合力   演示实验:先告诉学生有关的器材,以及实验的目的,提出如下问题:在这个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等效的标志是什么?(橡皮条的伸长量相等)然后教师操作,下面的学生观察。在实验结果的处理时,引导学生先做出各力的图示,讨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   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得出求合力的方法一一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内容   强调:两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是两分力的合力(合力分力共点)   例题:力F1=45N,方问水平向右。F2=60 N,方向竖直向上。求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1、用作图法解:   ①选择标度,用1 cm代表15 N。   ②用三角板作出两个力的图示。   ③作出和两个力大小相等的平行线,完成平行四边形。   ④连接两力之间的.对角线,即表示合力。   ⑤用刻度尺量出对角线的长度。   ⑥通过比例关系求出合力的大小。   ⑦用量角器量出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夹角,得到合力的大小是5 N,与45 N力的夹角是53°。   注意事项:1.实线、虚线要分清。   2、合力、分力要共点   3.同一图,合力与分力用同一标度画出   4.力的图示箭头不能忘。   小结并板书:   一、几个概念:   1、合力、分力定义: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 如果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个力的作用,有些情况下这些力共同作用在同一个点上,或者虽然不是作用于同一个点上,但是他们的延长线交于一点,这样的一组力叫做共点力、   3.力的合成、力的分力定义:已知分力求合力叫力的合成;已知合力求分力叫力的分解。   二、求两分力的合力   A、两分力同向:合力为两分力之和,方向与两分力同向。   B.两分力反向:合力为两分力之差,方向与两分力反向。   C:互成角度的两分力求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行四边形定则内容:以表示两个分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个平行四边形中表示两分力的线段所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后感:这一章教材通过分析生活和生产中的大量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理解并掌握力的矢量性和解决矢量问题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运算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初学者很难跨越的一个台阶,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来分析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自然、畅快、水到渠成、不突兀。同时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相关文章:   1.高一物理《力的合成》教案   2.高中物理力的合成教案   3.初中物理《电压》教案   4.初中物理《功率》教案   5.物理课程《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教案   6.物理互成角度的二力的合成教案   7.初中物理参考教案   8.初中物理《杠杆》教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